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布林带指标详解:新手入门指南

布林带指标详解:新手入门指南

时间:2025-03-26  |  作者:  |  阅读:0

布林带:解读市场波动的神器

布林带(Bollinger Bands,简称BB),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金融分析师和交易员John Bollinger创造。它广泛应用于技术分析(TA),本质上是个波动率测量工具,能指示市场的高低波动以及超买或超卖状态。

说白了,布林带就是用三条线来展现价格围绕平均值的分散程度:一条中间线(均线),一条上轨,一条下轨。两条侧向的轨线会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而变化,波动率高时远离中间线(扩张),波动率低时靠近中间线(收缩)。

标准布林带的中间线通常是2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SMA),上下轨则基于市场相对于SMA的波动率(标准差)计算。标准设置如下:

  • 中间线:2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SMA)
  • 上轨:20日SMA + (20日标准差 x 2)
  • 下轨:20日SMA - (20日标准差 x 2)

这种设置意味着至少85%的价格数据会落在上下轨之间,当然,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交易策略,参数也可以调整。

如何在交易中使用布林带?

布林带在传统金融市场应用广泛,也适用于各种资产的交易。解读方法很多,但切记不要单独使用,也不应将其视为买卖信号的唯一依据。最好结合其他技术指标一起使用。

举个例子,如果价格突破上轨,通常可以认为市场超买;如果价格多次触及上轨,可能预示着较强的阻力位。反之,如果价格大幅下跌并多次触及或跌破下轨,则可能意味着市场超卖或找到了强支撑位。

因此,交易者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利用布林带设置买卖目标,或了解市场过去超买超卖的区域。

此外,布林带的扩张和收缩可以帮助预测高低波动时期。价格波动剧烈时,布林带会远离中间线(扩张);价格波动减弱时,布林带会靠近中间线(收缩或挤压)。

布林带更适合短期交易,用于分析市场波动并预测未来走势。一些交易员认为,当布林带过度扩张时,当前市场趋势可能接近盘整期或趋势逆转;当布林带过于收窄时,市场可能即将出现大幅波动。

当市场价格横盘时,布林带通常会收窄至中间的均线附近。通常(但并非总是),低波动和窄幅波动预示着即将出现大幅波动,这往往会在波动性回升时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布林带挤压”是一种交易策略,它寻找布林带收窄所体现的低波动区域。这种策略本身是中性的,对市场方向没有明确的指示,因此通常会与其他技术分析方法(如支撑位和阻力位)结合使用。

布林带与凯尔特纳通道的比较

与基于SMA和标准差的布林带不同,现代版本的凯尔特纳通道(KC)指标使用平均真实波动幅度(ATR)来设置围绕20日指数移动平均线(EMA)的通道宽度。公式如下:

  • 中间线:20日指数移动平均线(EMA)
  • 上轨:20日EMA + (10日ATR x 2)
  • 下轨:20日EMA - (10日ATR x 2)

凯尔特纳通道通常比布林带更窄。因此,在某些情况下,KC指标可能比BB更适合识别趋势逆转和超买/超卖市场状况(信号更明显),而且通常比BB更早给出超买超卖信号。

另一方面,布林带更能体现市场波动性,因为与KC相比,其扩张和收缩幅度更大、更明显。此外,由于宽度较大,因此使用标准差的BB指标不太容易产生虚假信号。

两者中,布林带更受欢迎,但两者各有优势,尤其是在短期交易中。此外,两者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提供更可靠的信号。

福利游戏

相关文章

更多

精选合集

更多

大家都在玩

热门话题

大家都在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