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加密货币逐仓保证金计算公式详解

加密货币逐仓保证金计算公式详解

时间:2025-05-04  |  作者:  |  阅读:0

逐仓保证金和全仓保证金的计算方法

在加密货币交易中,保证金就像是交易者的安全阀,确保在市场波动中交易的稳健性。逐仓保证金和全仓保证金是两种不同的保证金管理方式,各自有其独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方法吧。

加密货币逐仓保证金计算公式详解_wishdown.com

什么是保证金和杠杆?

在交易界面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杠杆倍数和账户模式的选项。杠杆可以放大投资者的交易金额,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但同时也增加了交易风险。在使用杠杆进行合约交易时,用户需要向合约账户存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财力担保,这部分资金就是保证金。保证金可以是标的货币(如BTC)或稳定币(如USDT)。

加密货币逐仓保证金计算公式详解_wishdown.com

在交易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数值或调整滑杆来设定杠杆大小,平台会根据选择的杠杆实时显示最大可开仓位的价值(以币数或张数计),并计算出当前持仓所需的保证金。

加密货币逐仓保证金计算公式详解_wishdown.com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杠杆的增加,保证金允许的最大可开张数(币数)可能会受到仓位档位限制的影响。仓位档位限制可以在交易页面的“侧边栏-仓位档位说明”中查看。

如何区分名义杠杆和实际杠杆?

名义杠杆是你在交易界面中选择的杠杆倍数,它决定了最大可开仓位的大小和当前仓位所需的保证金。实际杠杆则是根据当前持仓价值与所用保证金计算出的真实杠杆倍数,反映了仓位的实际风险情况。

在逐仓模式下,实际杠杆倍数等于名义杠杆倍数。而在全仓模式下,如果开到最大可开仓位(满仓),实际杠杆倍数也等于名义杠杆倍数;但如果没有满仓,实际杠杆倍数则不等于名义杠杆倍数,风险放大程度也不同于名义杠杆。

实际杠杆的计算公式如下:

币本位保证金合约:持仓张数 * 面值 /(最新成交价 * 账户权益)或持仓币数 / 账户权益

USDT保证金合约:持仓张数 * 面值 * 最新成交价 / 账户权益或持仓币数 * 最新成交价 / 账户权益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BTC币本位永续合约中选择全仓模式,10倍杠杆,最大可开张数为1000张。当你开仓1000张时,实际杠杆倍数等于名义杠杆倍数,为10倍;但如果你只开仓300张,实际杠杆倍数则为3倍,不等于名义杠杆倍数(10倍)。

什么是逐仓保证金

逐仓保证金是指最大损失仅限于分配给此仓位的保证金(如未增加则仅为起始保证金),与账户内其他资产无关。调整杠杆等行为会导致保证金的增加或减少,杠杆由小改大所释放的部分仅支持手动转出;杠杆由大改小所需的追加可自动追加。

在逐仓模式下,用户的最大损失仅限于所使用的起始保证金。在某仓位被强制平仓时,用户的任何可用余额都不会用于增加此仓位的保证金。

逐仓保证金对于投机仓位很有用,用户可以限制在此仓位的损失金额,在短期投机交易策略失效时有所帮助。在动荡的市场中,高杠杆仓位可能会很快失去保证金。虽然目标是尽量减少强平事件的发生,但在动荡的市场中,高度杠杆化更有可能被强平。例如,一个50倍杠杆开仓的仓位,维持保证金为1%,将在标记价格反向移动1%时被强平,具体强平比例见爆仓计算。

通过隔离某仓位使用的保证金,可以限制在此仓位的损失至起始保证金额,从而在短期投机交易策略失效时隔离风险。需要注意的是,逐仓保证金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用户的头寸价值会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如果市场价格变化过大,可能导致保证金不足以支持用户的头寸,从而可能被迫平仓。每个交易所可能在逐仓保证金的计算和管理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逐仓保证金交易时,请务必详细阅读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和说明,以确保正确理解和管理保证金。

保证金如何计算?(逐仓/全仓模式的区别)

交易平台通常提供两种保证金制度,即全仓模式与逐仓模式。这里的模式选择只针对当前页面的合约类型及币种生效,并不影响其他合约及币种。

例如,如果你对BTC币本位保证金交割合约设置全仓模式,就是把BTC币本位保证金交割合约账户里所有的可用资金都视作可用保证金。此时,开仓保证金的计算公式为:面值 * 张数 /(最新标记价格 * 杠杆),用户的开仓保证金将随最新标记价格变化而变动。

如果对BTC币本位保证金交割合约设置逐仓模式,就是当周、次周、季度这三类合约的多仓和空仓各自单独核算保证金,盈亏互不影响。此时,开仓保证金的计算公式为:面值 * 张数 /(开仓均价 * 杠杆),用户的开仓保证金固定不变。

如果我们想要对自己所持的仓位进行单独核算,或是想要体验高杠杆开仓,但又想通过独立仓位来隔离风险,我们就可以选择逐仓模式。而全仓模式因为是以选定合约类型下所有可用资金作为保证金,相对来说,如果用户没有开满仓的时候,强平风险也会有所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合约类型的账户被强制平仓时,逐仓模式下,只有逐仓仓位上的资金会完全亏损;全仓模式下,账户里的资金会全部亏损。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各币种的账户模式。

逐仓保证金计算方法

全仓维持保证金率 =(账户余额 + 未实现盈亏 - 起始保证金)/ 账户余额

逐仓维持保证金率 =(未实现盈亏 + 起始保证金)/ 起始保证金

初始逐仓保证金 =(仓位价值 / 杠杆)+ 平仓手续费(在出现未实现盈亏并亏损的情况下,逐仓模式下的保证金中需加入绝对值(abs))。

例如,用户A当前持有100USDT的仓位,使用100倍杠杆,当未实现盈亏为-0.5USDT时,保证金计算方式就是:100/100 + 100 * 0.075% + |-0.5| = 1.575USDT

逐仓保证金是在交易所进行杠杆交易时的一种保证金管理方式,允许交易者只对单个头寸进行保证金的资金支持,而不需要把整个账户的资金用作保证金。这可以让交易者在少量的资金下进行更大杠杆的交易。

举例说明维持保证金的计算方法:

假设交易者运用20倍的杠杆在50000美元买入1XAU/USD合约,处于档位1,维持保证金率=5%。起始保证金 = 1 * 50,000 / 20 = 2500美元(也就是首单下单金额)

维持保证金 = 保证金 * 维持保证金率 = 2500 * 5% = 125美元。这意味着,该仓位在承受最高为2375美元(0 - 2375美元)的未实现亏损后将会触发强制平仓。交易者需时刻留意仓位的保证金情况。(2375/2500=95%)

逐仓保证金与全仓保证金是一样的吗

逐仓保证金与全仓保证金不一样。在保证金交易中,全仓保证金和逐仓保证金都提供了从给定交易平台借入一定数量的加密货币的机会,目的是从价格变化中受益。但使用逐仓保证金,只需在单个保证金头寸上放置抵押品即可获得临时的加密流动性。而使用全仓保证金,整个保证金投资组合被视为保证金头寸。

逐仓保证金模式指的是仓位的保证金与交易者的账户余额是独立分开的。在这种保证金模式下,交易者可以自由决定所用杠杆倍数。如果仓位被强制平仓,交易者所需承担的最大损失即仓位保证金。

举例:一个交易者使用1倍杠杆在10,000美元的价格开设了1500BTCUSD的仓位。开仓的起始保证金为0.15BTC。后来他将杠杆上调至3倍,所需的起始保证金(抵押金)也从0.15BTC重新调整为仅0.05BTC。在遭到强平的情况下,他将只损失0.05BTC的起始保证金(不含费用)。这使交易者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全仓保证金是BIB的默认保证金模式。全仓保证金模式指的是使用相对应币种里所有的可用余额作为仓位保证金来维持仓位,避免强平。在这种保证金模式下,当资产净值不足以满足维持保证金需求时,强制平仓将被触发。如果仓位被强制平仓,交易者将损失所对应币种里所有的资产。

举例:一个交易者开设了一个BTC/USDT的仓位。当该BTC/USDT仓位遭到强平后,他将损失所有USDT余额,但BTC余额不会受到影响。

逐仓保证金和全仓保证金哪个更好

逐仓保证金和全仓保证金适合不同的交易模式,因此无法直接比较哪个更好。它们各有不同的优势点,以下是更详细的分析介绍。

全仓模式适合做对冲的交易者,也更适合机构或有丰富经验的用户作为套期保值的工具。在全仓模式下,合约账户中所有的可用余额都会被用来成为自己的仓位保证金。全仓保证金,是指利用所有的可用余额来避免强制平仓。任何其他仓位已实现盈利都可以帮助在亏损仓位上增加保证金。这个模式的好处是:只要杠杆适中,爆仓可能性很低,所以经常被用于套期保值。这种方法对于套保已有仓位的投资者很有用,并且也适用于套利者,他们不想由于强平而将一侧仓位暴露于风险中。在全仓模式下,交易者仓位被强制平仓的风险会更低。

逐仓模式适合短线交易的投资者,也更适合新手用户能将损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更好地执行风控策略。在逐仓模式下,初始下单时锁定的保证金即为此仓位的最大损失。在此模式下,最大损失仅限于所使用的起始保证金。在某仓位被强制平仓时,任何可用余额都不会用于增加此仓位的保证金。逐仓保证金对于投机仓位很有用。通过隔离某仓位使用的保证金,可以限制在此仓位的损失至起始保证金额,从而在短期投机交易策略失效时有所帮助。

所以,在波动率较高,杠杆较大的情况下,逐仓模式很容易被强制平仓,但最终的损失仅仅是仓位担保资产,而不影响账户余额。在动荡的市场中,一个高杠杆的仓位可能很快失去保证金。然而,请注意,虽然目标是尽量减少强平事件的发生,在动荡的市场中高度杠杆化更有可能被强平。例如,一个50倍杠杆的仓位将在市场反向移动2%时被强平。如果希望有效控制每一次开仓的亏损,可以采用逐仓模式。

福利游戏

相关文章

更多

精选合集

更多

大家都在玩

热门话题

大家都在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