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厂机器忙到冒烟,这款“万元神器”价格被打下,有人3个月爆卖5万台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天下网商,作者:叶晨,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1980年左右,当欧洲自行车运动员为了迎接比赛,不得不踩着笨重的金属框架做室内训练时,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种名为“骑行台”的设备,会在半个世纪后成为全球健身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所谓“骑行台”,全名是“室内训练台”或“自行车训练台”,是一种使用自行车在室内进行系统性训练的健身设备,圈内有时也称其为“骑行客的跑步机”,它与能模拟跑道的跑步机类似,骑行台也能模拟自行车道路,遇上雨雪等不良天气,或者因工作或家庭事务导致抽不出户外骑行时间,用户同样能在家保持相应的训练量。

近年来,骑行台在中国慢慢成为许多健身房、线下骑行俱乐部、骑行发烧友居家训练的标配之一。

“之前公司推出的旗舰款骑行台,国际品牌同类产品可能要卖到上万元,而我们当时直接拉到1999元的价格,让这款骑行台彻底点燃市场,热销期间有粉丝还来‘抱怨’太缺货,预定后还需要等1个月才能拿到。”THINKRIDER(智骑)创始人俞丽铨向《天下网商》表示。

过去售价高达万元的昂贵骑行台,通常只在专业俱乐部出现,或用于专业运动员训练;当价格更加亲民的产品上市后,骑行台凭借不受天气影响、碎片化时间有效利用等优势,很快征服了大批新的骑行玩家。

去年以来,骑行台产品的热度持续攀升,这也标志着继自行车及码表等车用设备,以及骑行服、骑行裤、骑行水壶后,中国骑行市场的消费者们又捧红了一个新品类。

骑行者的“新神器”解决天气焦虑

不久前,浙江召开2025年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4月15日起全省正式进入汛期,并且还做出预计——一方面影响浙江台风较常年偏多,接下来的暴雨趋多趋频,另一方面,出梅后的盛夏可能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这意味着高强度的户外运动时间将受到影响。

一些骑行爱好者有了天气焦虑,可这份焦虑却没有影响到有着10年骑行及相关比赛经验的业余骑手Arthur,这时候家里和俱乐部购置的骑行台设备,提供了训练的一份保障性。

“骑行台更像是对户外骑行的一种补充,也是骑行者保持平常训练量,最高效、简便的方式之一。”他告诉《天下网商》,自己所在的骑行俱乐部去年也添置了几台新款的固定式智能骑行台,辅助队友训练,“五六年前,这类产品的价格依然很贵,有的一台要卖到1万多元;近几年,国产骑行台崛起,把价格打到了千元级,再加上中国骑行赛事经济、配套配件、付费服务这几年都飞速发展,进阶级别的骑行人群被做大了,我们也赶紧添加了配置。”

在他看来,进入亲民的价格带后,骑行台完美解决了骑行人群的四个需求:

训练环境不受限且安全,无降温、雷雨、冰雪、交通等因素造成的人身隐患;

可对针对性科目进行加强训练,许多骑行者在赛事或长途骑行旅行前,进行科学加量或减量的骑行台训练,保证热身效果;

更高效的训练时间,一到两个小时的室内骑行,对于短距离无氧、间隙性冲刺训练而言更有针对性;

连续性极强,骑行训练是一个完整、周期性的过程,骑行台可以保障骑手不易因意外元素而中断训练,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天猫等电商平台,骑行台也是一个表现不错的趋势细分品类:国内厂商主要定位质价比,目前已经跑出了迈金、THINKRIDER等新锐品牌,主力产品定价在900元~2000元区间,甚至还有厂商还迎合入门市场,推出了不到300元的简易滚轮式骑行台;国际品牌也有动作,比如GARMIN佳明主要瞄准了10000元~35000元级的智能固定式骑行台,迪卡侬则主打千元以下级别的滚筒式骑行台。

把万元级消费降到千元一台,打开大众市场

骑行台的走红,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如今产品的价格迎合了主流消费者的认可。

这一转变也让这个赛道的从业者印象深刻——THINKRIDER品牌创始人俞丽铨是骑行爱好者出身,2007年他用时一个多月完成川藏线骑行挑战。2015年,当智能骑行台作为细分小类目刚刚出现在中国市场时,这位骑行达人一眼就看中了,甚至他还与欧洲某知名品牌开始沟通,希望拿下代理权。

“遗憾的是,这家品牌的代理被其他人先签下了。”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的工科生,俞丽铨没有马上气馁,骨子里的“工程师血脉”提醒他,“为什么不自己尝试开发做一套呢?”

抱着这样的念头,他开始买零件、跑市场、探工厂,结果亲自上手后很快发现,市面上价格动辄卖到四五千甚至上万元的骑行台,成本和价格其实是可降下来的——于是,结合骑行经验以及之前经营骑行用品淘宝店所积累的电商经验,他创立了THINKRIDER。

然而,俞丽铨很快进入了创业的胶着期。“简而言之,就是产品都做好了,但是市场需求并没有很快展开,而且市面上总会有竞争对手跟你短兵相接,相持不下。”

那几年,这个品类在热火朝天的骑行赛道里始终不温不火,这是俞丽铨觉得最难熬的。“大部分新品牌都倒在了这个阶段,但我们很庆幸,一直有其他电商业务板块的‘现金奶牛’在给THINKRIDER全力输血,挺过了这个阶段。”

2024年,转折点来了。这一年,THINKRIDER优化了对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推出了千元级智能皮带直驱骑行台X2,这一爆品让THINKRIDER的声量快速攀升。

据THINKRIDER电商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到12月,3个月里品牌差不多出货了5万台,品牌背靠的供应链工厂机器都要忙到“冒烟”,长期处于满订单高负荷运转状态,“早已没有淡旺季之分了。”

俞丽铨对这场爆发有自己的预判:“骑行台赛道虽然国外有领导品牌,但是总体入局的品牌相对少,产品型号也不算多。打个比方,这就像2012年左右的智能手机市场,这个时候如果有谁突然推出一个性能优异、性价比又高的手机,那一定能席卷市场,我们的智骑X2就是这样推出来的。”

这是他与团队对传统骑行台高价位的一次挑战。随后,THINKRIDER又推出升级版X2Max和国内首款2000元以内电机直驱动骑行台THINKRIDER XX,也受到市场欢迎。

俞丽铨告诉《天下网商》,趁着这一年的火爆,THINKRIDER拿下了中国骑行台市场约80%占有率。

小众品类寻找持续增长之路

不过,骑行台在电商平台数倍的高速增长,也需要结合这个品类在中国市场基数较小的背景,而且对于很多初级骑行爱好者来说,骑行台和自己的消费需求距离仍较远。按俞丽铨的话来说,“智能骑行台这个细分品类,还处于一个相对初期,主要用户是骑行发烧友和爱好者,并非人人都要买的刚需产品。”

而且这一类目极度依赖于骑行市场的发展,与健身房的功率自行车相比,骑行台需要搭配车手的自行车才能使用,在人群拓展度上存在天然的不足。“骑行台属于运动训练器械,它离健身行业比较远,不能算是同一个行业。”

这意味着,单一骑行台品类的天花板会制约厂商、品牌的积极性——有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称,全球室内家庭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才会达到25亿美元。

如何提高品类的天花板?如何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始终保持自己的优势?如今,部分头部或新锐骑行台商家已经向两个方向进行重点突破:

一是纵向延伸,骑行台的下一阶段竞争焦点,是产品升级与数据价值挖掘,商家都在尝试为自己的用户打造一个骑行运动生态的入口。

以THINKRIDER为例,俞丽铨认为:“骑行台产品的换代,不仅是颜色和外形的改变,重点是性能的明显提升,比如从一开始的磨胎式,到后来的皮带直驱,再升级为电机直驱,还有增加可摇车的体验,可自动升降俯仰等高级功能,都是能增强用户体验度的。”

在数据价值的挖掘和运动生态的打造方面,则主要依托于产品智能化。例如市面上2000元以上的“智能”骑行台,今年以来又不断新增了核心阻力的自动变化、实景虚拟赛道训练、训练数据记录分析等功能,通过实体骑行台和APP、软件的配合,用户可以定制训练计划,甚至开展竞技模式,用户可以联网发起挑战、竞赛,有效提升骑行训练状态以及水平。

当然,智能骑行台依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机械、电子、软件、人体力学等跨学科技术领域。“我觉得,如果现在有新团队要进入这个行业,很难短期之内在技术上完成赶超,打破同行的竞争壁垒。”俞丽铨介绍。

其二,从横向来看,出海依旧是商家短长期都能获益的点,尤其是对比中国骑行市场,欧美、日韩等区域的自行车运动发展成熟度更高,同时用户也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年龄分布在20岁至35岁区间的中青年往往看重骑行运动的社交属性、科技属性和健身价值。

“出海四小龙”之一的速卖通数据显示,近期运动、骑行等多个蓝海类目环比日销增速均超300%,高客单商品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也意味着国货面向海外市场依然有机遇。在3月速卖通的大促中,THINKRIDER X2Max面向海外首发,销量同比增长了约31倍,在不是骑行台销售旺季的早春,很多地区市场依然卖到了脱销。

“成本一旦降下来,我们到海外将是降维打击。国外品牌卖1000美元的智能骑行台,我们能做到品质接近但价格仅1/3。”俞丽铨直言,国产品牌的杀手锏在于“把高端产品平民化”。

从被国际品牌垄断的高端训练设备,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健身伙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骑行台的进化史,也显示了中国制造从“制造端跟随者”到“产品侧定义者”的跃迁,在这一波洪流中,抓住机遇的厂商和品牌们正在成为行业格局的改写者,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福利游戏

相关文章

更多

精选合集

更多

大家都在玩

热门话题

大家都在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