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deepseek图生图详细教学 deepseek从上传到生成全过程

deepseek图生图详细教学 deepseek从上传到生成全过程

时间:2025-07-28  |  作者:  |  阅读:0

deepseek图生图功能通过上传参考图并结合提示词与参数调整生成新图像,核心流程为选图、写词、调参、生成。具体步骤:①登录官网进入ai绘画界面,选择“图生图”;②上传jpg或png格式的高质量图片;③在正向提示词中描述期望生成内容,如“赛博朋克城市”,并在负面提示词中排除不想要的内容,如“模糊、畸形”;④重点调整降噪强度(denoising strength)控制原图保留与ai创作的比例,数值低保留更多原图细节,数值高则赋予ai更大自由度;⑤设置其他参数如迭代步数(20-30步)、cfg scale(7-10)、宽高比及模型选择;⑥点击生成并根据结果进行多轮微调优化。平衡保留原图与风格转换的关键在于降噪强度精细调整、策略性提示词使用、模型选择以及多次迭代优化,通常从降噪强度0.6开始测试,逐步找到最佳平衡点。negative prompt可有效避免生成瑕疵和偏离预期风格的元素,提升图像质量与主题一致性。

DeepSeek的图生图功能,核心在于上传一张参考图,然后通过文字提示词(prompt)和参数调整,让AI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图像。整个流程就是选图、写词、调参、生成,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细节里藏着不少学问,尤其是在如何平衡原图信息和新生成内容之间,需要一些经验和直觉。

解决方案

要完整体验DeepSeek的图生图,我通常会这样操作:

首先,登录DeepSeek官网,找到其AI绘画的入口。在主界面,你会看到“文生图”和“图生图”两个主要选项。我们自然是选择“图生图”。

进入图生图界面后,第一步就是上传你的原始图片。这里需要注意图片格式,常见的JPG、PNG通常都没问题,但图片大小和分辨率可能会影响上传速度。我个人习惯上传高质量的图片,这样AI能捕捉到更多细节。上传成功后,原图会显示在左侧的预览区域。

接下来是关键的提示词(Prompt)环节。在正向提示词输入框中,你需要描述你希望生成什么。这不仅仅是描述原图,更是描述你希望AI在原图基础上进行怎样的创作。比如,如果我上传了一张风景照,想让它变成赛博朋克风格,我的提示词就会包含“cyberpunk city, neon lights, futuristic architecture”等。同时,别忘了利用负面提示词(Negative Prompt)来排除你不想要的内容,比如“blurry, deformed, ugly”等,这能有效提升生成质量。

然后就是参数调整了,这是图生图的精髓所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降噪强度”(Denoising Strength),它决定了AI在多大程度上偏离原始图像。数值越低,生成图越接近原图;数值越高,AI的创作自由度越大,但可能导致原图的特征丢失。我常常在这里反复尝试,找到一个平衡点。

除了降噪强度,还有一些通用参数也很重要:

  • 迭代步数(Steps):通常20-30步就能获得不错的效果,更高步数会增加生成时间,但细节会更丰富。
  • CFG Scale(提示词引导系数):这个值越高,AI越会严格遵循你的提示词。我一般设置在7-10之间,过高可能会导致图像失真。
  • 随机种子(Seed):如果你想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微调生成结果,可以固定种子值,然后只修改提示词或降噪强度。
  • 宽高比(Aspect Ratio):根据你的需求选择,通常保持与原图一致会比较自然。
  • 模型选择:DeepSeek提供了多种模型,不同模型在风格和擅长领域上有所差异。我喜欢多尝试几个,看看哪个最符合我的预期。

所有参数设置完毕,点击“生成”按钮,等待片刻,AI就会给出结果。通常我会生成多张图片,然后从中挑选满意的,或者根据不满意的部分,回到上一步调整提示词或参数,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迭代。这个过程有点像玩游戏,不断尝试,不断优化。

DeepSeek图生图中的“降噪强度”参数到底怎么用?

“降噪强度”(Denoising Strength)在DeepSeek的图生图功能里,是我认为最需要花时间理解和把玩的一个参数,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最终图像与原始上传图片的相似度。简单来说,它控制了AI在生成过程中对原始图像信息的“保留”与“重塑”的比例。

这个值通常在0到1之间。当它接近0时,比如0.1或0.2,AI会非常忠实地保留原图的结构、颜色和大部分细节。这时候,你生成的图像可能只是原图的一个轻微“润色”版本,或者只是在原图基础上添加了一些非常细微的风格化效果。这种设置适合你只想对原图进行小幅修改,比如给黑白照片上色,或者给模糊的照片增加一些清晰度(尽管AI可能不会真的“清晰化”,而是“重绘”)。我用它来做一些风格迁移,但又不想完全失去原图构图的时候。

而当“降噪强度”接近1,比如0.8或0.9时,AI就会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它会把原始图像当作一个“灵感来源”,而不是严格的模板。在这种情况下,原图的构图、颜色甚至主体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AI会根据你的提示词,在原图的“大致轮廓”或“氛围”上,重新创作一幅全新的图像。这种设置适合你想要彻底改变原图风格,甚至生成一个与原图只有概念上关联的新作品。我经常用高降噪强度来探索同一张原图能有多少种不同的“变体”,有时候会得到惊喜,有时候也会完全偏离预期。

我的经验是,没有一个“万能”的降噪强度值。它完全取决于你的创作意图。如果你想让AI在原图基础上进行“微整形”,就用低值;如果你想让AI“天马行空”地创作,就用高值。中间值(比如0.5-0.7)则是一个折衷的选择,既能保留原图的一些特征,又能给AI一定的发挥空间。我通常会从0.6左右开始测试,然后根据生成结果逐步调整,直到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感觉。

如何利用负面提示词(Negative Prompt)优化DeepSeek图生图效果?

负面提示词(Negative Prompt),在我看来,是AI绘画里一个非常强大却又常常被新手忽略的工具。它不是让你描述“不想要什么”,而是明确告诉AI,在生成图像时“应该避免什么”。这听起来有点绕,但实际上,它极大地提高了你对生成结果的控制力,尤其是在DeepSeek的图生图场景下,它能帮助你消除那些因为原图或模型固有偏见而产生的瑕疵。

我使用负面提示词,主要是为了解决几个常见问题:

第一,消除普遍的AI生成缺陷。比如,AI在生成人物时,经常会出现“多余的手指”、“畸形的手”、“模糊的面部”、“扭曲的肢体”等问题。我的负面提示词里几乎总会包含ugly, deformed, disfigured, bad anatomy, extra limbs, missing limbs, malformed limbs, blurry, low quality, low resolution, bad hands, missing fingers, extra fingers, fused fingers这些词汇。它们就像一个“黑名单”,告诉AI不要生成这些常见的错误。

第二,避免与目标风格不符的元素。如果我正在生成一个复古风格的图像,我可能会在负面提示词里加上modern, futuristic, neon, bright colors等,来确保AI不会引入这些不搭调的元素。或者,如果我希望画面干净简洁,我会加上clutter, busy background, distracting elements。这能让最终图像更符合我的审美和主题。

第三,处理原图中的不理想部分。有时候,原图可能有一些我不想在生成图中保留的细节,比如背景中不和谐的物体,或者某种颜色偏向。虽然降噪强度可以部分控制,但更精确的做法是,在负面提示词中明确指出这些不希望出现的元素。比如,如果原图背景有个电线杆,我想去掉,我可能会尝试power lines, poles。但这需要一些实验,因为AI可能不会完全理解“去掉”的指令,而是尝试“不生成”这些东西。

我的经验是,负面提示词越具体,效果越好。但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冗长或包含互相矛盾的词汇,那样反而可能让AI“困惑”。我通常会从一个通用的负面提示词列表开始,然后根据每次生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添加或删除词汇。这就像在给AI做减法,让它在广阔的创作空间里,避开那些你明确不希望它踏入的“雷区”。

DeepSeek图生图:原图上传后,如何平衡保留细节与风格转换?

在DeepSeek的图生图实践中,我发现最核心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最大程度保留原图的精髓(比如构图、主体位置、特定细节)的同时,又能成功地将其转换成全新的风格。这不仅仅是“降噪强度”一个参数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提示词的艺术、模型的选择,以及一个迭代试错的心态。

我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寻找这个平衡点:

首先,降噪强度的精细调整。这是最直接的杠杆。如果我想保留原图大部分构图和主体,只是想给它“换个皮肤”,我会把降噪强度设置在0.3到0.6之间。这个区间内,AI既能识别并遵循原图的基本结构,又能有足够的空间去应用新的风格。比如,我上传一张真实照片,想把它变成水彩画,如果降噪强度太高,它可能会完全重构画面,变成一幅完全不同的水彩画;太低,又可能只是在原图上加了一层薄薄的水彩滤镜。找到那个“刚刚好”的点,需要反复尝试。

其次,提示词的策略性使用。在风格转换时,我的正向提示词会非常明确地指出所需的风格(例如“油画风格”、“赛博朋克”、“二次元”),同时也会包含一些原图的关键元素描述,以引导AI在转换风格时,依然能识别并重现这些元素。例如,如果原图是“一个女孩在森林里”,我希望她变成“哥特风格的插画”,我的提示词会是gothic illustration, a girl, in a dark forest, intricate details。同时,我可能会在负面提示词中加入realistic, photography等,避免AI偏离插画风格。

再者,模型选择的影响。DeepSeek通常会提供多种基础模型。不同的模型在处理风格转换上表现各异。有些模型天生就更擅长写实,有些则在二次元或艺术风格上表现出色。我不会只用一个模型,而是会尝试切换不同的模型,看看哪个能更好地在保留原图信息的同时,实现我想要的风格转换。这就像是换一个画师来重新诠释你的作品,每个画师都有自己的笔触和理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迭代与微调。第一次生成的结果很少是完美的。我会仔细观察生成的图像,分析它哪些地方保留了原图的精髓,哪些地方成功实现了风格转换,又有哪些地方偏离了预期。然后,我不会一下子改动所有参数,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调:如果原图细节丢失太多,我会略微降低降噪强度;如果风格转换不够彻底,我会加强提示词,或者尝试更高一点的降噪强度。这个过程是反复的,有时甚至会回到原点,重新思考提示词。这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学习,每次迭代都能让我对AI的“思维方式”有更深的理解。

福利游戏

相关文章

更多

精选合集

更多

大家都在玩

热门话题

大家都在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