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区块链 > BTC是智商筛选器

BTC是智商筛选器

时间:2025-08-23  |  作者:  |  阅读:0

八天前的8月14号,BTC刚刚刷新历史新高124.5k;八天后的今天,BTC最低一度下探至111.7k。最大回撤幅度超过10%。很多人开始动摇了,拿不住了。

-1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0万变成9万,8天亏了1万。意味着100万变成90万,8天亏了10万。意味着1000万变成900万,8天亏了100万。意味着1亿变成9000万,8天亏了1000万。……

面对强烈的逃顶冲动,为什么有的人抱头鼠窜、永远错过,而有的人就能稳如泰山、穿越牛熊?网友@AdamBLiv写的一些有关持有BTC的心理问题的观点颇为有趣,教链编译于此,供大家探讨。

关于BTC所有权的残酷真相

拥有BTC的残酷真相并非如你所想。

它与接触渠道、知识教育或所谓“财商”无关。

背后隐藏着更不为人知却颠扑不破的本质。

BTC就像面向80亿成年人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1]。

而90%的人早已败下阵来。

注[1]:斯坦福棉花糖实验是20世纪60年代沃尔特·米歇尔设计的儿童心理实验。测试者让儿童单独面对一块棉花糖,并告知若等待15分钟不吃,可额外再得一块。该实验旨在研究延迟满足能力与未来成功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BTC不仅仅筛选资本力。

它本身更筛选认知力。

那些能预测一个人终身财富积累的认知特质,同样可以预测一个人在BTC暴跌80%时是否仍能坚定持有。

这并非偶然。这是进化选择压力。

有三重心理关卡阻碍了对BTC的真正拥有:

第一关:抽象推理能力(理解数字稀缺性、密码学证明)

第二关:情绪调节能力(经受波动周期考验)

第三关:技术自主权(掌握私钥自托管)

大多数人在第一关就碰壁,永远止步于此。

大数据是不留情面的:

智商与终身收入相关性达0.46

智商越高 = 时间偏好越低(相关性-0.23)

即便在2008年后,认知能力仍能预测风险资产持有量

每增加1点智商 = 年收入提升234~616美元(约合2500~4500 rmb)

累计10点智商 = 30年可攒出美国纽约曼哈顿街区首付款

但更不为人知的真相是:

有助于你积累BTC的心理特质,同样能让你在不可避免的80%暴跌中坚守。

当高智商持有者冷静持有时,低智商群体正在深渊中恐慌性地割肉。

每个周期都在将BTC向更高认知阶层集中。

这种不平等是刻意设计的结果。

无关阴谋论 —— 只是数学规律而已。

BTC的基尼系数:82.7% (比美国更加贫富不均)

协议完全开放。

分布曲线冷酷无情。

数学从不在乎你的感受。

当前集中程度已趋极端:

97个最大地址:持有总量14%

ETF基金:占比5.9%且持续增长

企业金库:占5%(比如微策略等公司)

主权国家:持有2.5%

总计锁定:2100万总量中的27%

每四个BTC就有一个永不再流通。

“持币”文化不仅是圈内梗。

更是认知筛选器。

元分析显示:高智商群体延迟折现率更低 —— 他们真的能做到等待更大的远期回报,而非恐慌性抛售。

现实案例:熬过2018熊市 vs 怒而卖出转投狗狗币。

每次波动震荡都像离心分离机:

急躁的散户:恐慌抛售

自律的巨鲸:吸筹扫货

近6个月仅23%的BTC发生过转移。

交易所余额创多年新低。

流通量正在实质性消失。

ETF正在收网:

贝莱德IBIT:管理资产超750亿美元

年化管理费:0.2%-1.5%

福利游戏

相关文章

更多

精选合集

更多

大家都在玩

热门话题

大家都在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