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区块链 > 华尔街押注以太坊(ETH)成为 RWA 首选区块链

华尔街押注以太坊(ETH)成为 RWA 首选区块链

时间:2025-08-25  |  作者:  |  阅读:0
目录
01?机构重兵布局02?技术升级与监管破冰03?繁荣背后的暗流04?未来展望?

2025 年 8 月的华尔街正经历一场悄然而深刻的变革。

当以太坊价格在 8 月 23 日突破 4800 美元关口,创下四年来新高,较今年 4 月低点累计上涨超 200% 时,市场逐渐意识到,这波涨势背后不仅仅是加密货币的投机热潮,更蕴含着传统金融巨头对区块链技术的战略押注。

以贝莱德、富兰克林邓普顿为代表的华尔街机构正在将数十亿美元的现实世界资产(RWA)迁移至以太坊网络,推动这个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

01?机构重兵布局

以太坊网络上的机构级 RWA 布局已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于 2024 年 3 月推出的 BUIDL 基金规模在 2025 年突破 10 亿美元,并获得西班牙国家证券市场委员会(CNMV)颁发的投资公司牌照,其核心策略便是通过以太坊实现美国短期国债的合规代币化。

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已悄然囤积价值113亿美元的以太坊,占ETH流通总量的2.46%。

这一举措并非孤例,富兰克林邓普顿紧随其后在以太坊上推出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则通过以太坊发行了多元化信贷证券化基金,管理规模达数亿美元。

在美债代币化领域,Ondo Finance 已建立起领先地位,其平台总锁仓价值(TVL)突破 10 亿美元,占据全球 50 亿美元代币化国债市场的核心份额。

JPMorgan 在最新报告中预测,此类具收益性的稳定币产品将占据未来稳定币市场 50% 份额,进一步印证了以太坊上 RWA 模式的增长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均采用 ERC-20 标准发行代币,确保了与以太坊生态的深度兼容,可无缝接入 Aave 等主流 DeFi 协议进行抵押借贷,实现资产流动性的二次提升。

硅谷知名投资人 Peter Thiel 的布局更显前瞻性。其旗下 Founders Fund 通过持有 ETHZilla 公司 7.5% 股份及控制 Bitmine 9.1% 股权,深度参与以太坊生态建设。

其中 Bitmine 公司专为购买以太坊筹集 2.5 亿美元,自 2025 年 6 月底以来股价飙升超过 1000%,市值达 92 亿美元,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以太坊 RWA 叙事的强烈信心。

Thiel 的投资逻辑清晰指向:若以太坊成为传统金融资产清算结算的替代性渠道,其原生代币将因网络活动激增而显著受益。

02?技术升级与监管破冰

以太坊之所以能获得华尔街青睐,技术迭代与监管环境改善的双重催化至关重要。

2025 年实施的 Pectra 和 Fusaka 升级为 RWA 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不仅提升了交易吞吐量,更通过优化智能合约安全性和降低 Gas 费,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最为关注的效率与成本问题。

数据显示,升级后的以太坊网络处理 RWA 交易的平均成本下降 60%,结算时间缩短至秒级,已具备支撑大规模机构资金入场的技术条件。

监管层面的突破性进展同样关键。

2025 年初,美国新一届政府推动加密资产合规化,SEC 撤销了限制银行托管数字资产的 SAB 121 政策,并加速以太坊 ETF 审批进程。

更重要的是,SEC 启动 "RWA 合规加速计划",为贝莱德、富达等机构的商业地产代币化项目提供监管豁免,这种 "监管沙盒" 模式既防范了风险,又为创新留足空间。

香港金管局同步推出的《虚拟资产代币化实施指引 2.0》则明确了房地产代币化的合规框架,形成跨地域监管协同效应。

2025年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标志着香港的数字资产策略已从“试验田”阶段,正式迈向“制度化、规模化、全球化”的新征程。

技术与监管的双重利好推动以太坊在 RWA 领域形成压倒性优势。

根据?RWA.xyz?数据,截至 2024 年 12 月,以太坊上的 RWA 资产锁仓总量已达 149 亿美元,占全球 RWA 市场 81% 的份额,远超其他区块链平台。

这种生态主导地位形成正向循环:更多机构的加入带来更丰富的资产类型,进而吸引更多开发者构建工具与协议,最终形成华尔街难以替代的网络效应。

03?繁荣背后的暗流

尽管以太坊当前领先优势明显,但 RWA 赛道的竞争已悄然升温。

高盛和纽约梅隆银行选择在自家构建的私有区块链上推出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试图保持对资产流转的绝对控制。

Cosmos 生态的 Noble 链也通过支持原生 USDC 和跨链发行机制,分流部分稳定币相关的 RWA 需求。不过这些竞争对手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以太坊凭借 83.69% 的 RWA 代币化市场份额,仍是机构的首选平台。

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合规性与去中心化的内在矛盾尤为突出,多数成功的 RWA 项目如 Superstate、Securitize 等均实施严格的 KYC/AML 流程,甚至限制非合格投资者参与,这与区块链 "无需许可" 的初心形成张力。

技术层面,链下数据与链上验证的信任断层尚未完全解决,2024 年曾发生某 RWA 平台因预言机节点遭攻击导致 1.27 亿美元资产估值偏差的事件,暴露了基础设施脆弱性。

市场结构单一化也是隐忧。目前以太坊上最成功的 RWA 应用集中在美债和美股代币化领域,更像是 "稳定币 2.0" 的变种,而房地产、艺术品等非标资产的链上化仍处于探索阶段。

Nansen 研究分析师 Nicolai S?ndergaard 提醒,当前 "华尔街在以太坊上重建金融基础设施" 的说法可能部分夸大,价格上涨或许更多反映投机者对 Bitcoin 替代品的寻找,而非对以太坊未来的真正认可。

04?未来展望

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到 2030 年 RWA 市场规模将达到 16 万亿美元,成为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应用场景。

在这场价值重估浪潮中,以太坊正凭借其技术成熟度、生态完整性和机构认可度,确立核心玩家地位。

随着 2025-2030 年技术路线图的推进,以太坊将实现更多突破性进展,包括进一步提升交易效率的分片技术和增强隐私保护的零知识证明应用,为 RWA 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资产类型的拓展将是下一阶段重点。除了现有的债券、股票代币化,房地产、碳信用、知识产权等领域正成为 RWA 新热点。

深圳亚碳基智能科技的碳信用代币化项目已将核证减排量转化为 ERC-20 代币,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达 10.3 亿美元。这种 "绿色资产金融化" 实践不仅响应了全球碳中和目标,更拓展了以太坊 RWA 的应用边界。

对于投资者而言,以太坊的 RWA 叙事已从概念走向现实。当上市公司以太坊储备突破 304 万枚,当贝莱德以太坊 ETF 单日吸金 2.55 亿美元,这个曾经被视为边缘资产的区块链网络,正一步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

正如 Bitwise 高级投资策略师 Juan Leon 所言,RWA 已成为 2025 年以太坊反弹的最大驱动力,而华尔街的重兵布局,或许才刚刚开始。

福利游戏

相关文章

更多

精选合集

更多

大家都在玩

热门话题

大家都在看

更多